新闻动态
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赴沂南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
沂南融媒讯 为传承红色基因、践行社会责任,8月3日至8日,鲁东大学蔚山船舶与海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沂南县,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、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。活动中,队员们先后走访多地,为当地儿童开设折纸课堂、深入田间参与农务劳动,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沂蒙精神,以青春力量服务基层。

追忆峥嵘 传承沂蒙精神
踏入沂蒙红嫂纪念馆,队员们借助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、一件件承载历史的实物,聆听“沂蒙红嫂”用乳汁救伤员、以身体架浮桥、默默支持革命的感人事迹。实践队员王艺蓒感慨:“红嫂们以平凡身躯书写不平凡的奉献,让我们深受震撼。”


随后,实践队来到革命歌曲《跟着共产党走》诞生地——孙祖镇东高庄村。队员们参观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,听当地老党员讲述抗日战争时期东高庄群众踊跃支前、军民并肩作战的故事,深刻领悟到“党群同心、军民情深、水乳交融、生死与共”的沂蒙精神内核。大家纷纷表示,要将这份精神力量转化为奋斗动力,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血脉。
情暖夕阳 彰显关爱担当
在沂南天河养老服务中心,实践队员带着精心准备的慰问品,为老人们送去关怀与温暖。年过九旬的抗战老战士朱有芹结合自身经历,讲述烽火年代的战斗故事:“当时条件再苦,大家心里都憋着一股劲,就想跟着共产党把日子过好!”老人的讲述让在场队员热泪盈眶。



队员们为老人打扫房间、修剪指甲,陪他们聊天解闷,还带去了文艺节目。一位老人拉着队员的手笑着说:“孩子们就像自家孙辈一样亲,心里暖烘烘的。”此次活动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关怀,也让队员们在服务中体会到“尊老爱老”的传统美德,增强了社会责任感。
指尖探秘 焕发非遗光彩
实践队走进“蒙山妈妈”非遗工坊,探寻沂蒙民间技艺的传承密码。工坊里,色彩艳丽的刺绣作品整齐陈列,针脚间藏着乡土的温度与岁月的沉淀。与工坊负责人交流后,队员们了解到,“蒙山妈妈”不仅守护传统技艺,还通过电商平台让非遗产品走向全国,为当地妇女提供就业增收机会。这种“守正创新”的传承方式,让大家对非遗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有了更深地理解。

离开工坊时,队员们带走的不仅是亲手制作的非遗作品,更在心中埋下了守护文化根脉的种子。大家表示,要让更多人了解这些“藏在民间的瑰宝”,让古老技艺在青春力量的助力下焕发新光彩。
童心筑梦 践行劳动初心


实践期间,队员们走进当地社区,为孩子们开设了一堂生动的折纸课。彩色纸张在队员们的指导下,变成栩栩如生的红船、飞机,孩子们的笑声充满整个教室。“哥哥姐姐教我们折的纸飞机,好像真的能飞到很远的地方!”小朋友们举着作品欢呼。折纸课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,还在互动中搭建起友谊的桥梁。


此外,队员们还深入田间地头,与当地农户一同参与除草、灌溉等农务劳动。头顶烈日、脚踩泥土,大家切身体会到“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”的内涵。队员小刘擦着汗说:“以前在课本里学‘粒粒皆辛苦’,今天真正体验了才懂其中滋味。”劳动实践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乡村振兴的意义,坚定了服务基层的决心。
此次沂南之行,实践队员们在红色教育中铸魂,在志愿服务中成长,在劳动体验中扎根。大家表示,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,牢记初心使命,把在沂南的所学所感转化为奋进力量,在青春赛道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,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。
通讯员 | 王艺蓒 刘墨涵 周大智
编辑 | 李祥莲
